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做投资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恰恰相反,它要求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是相当高的,甚至可以说是需要放眼全球、了解经济、学习哲学、储备金融专业知识、积累初始本金。天马的书房名叫“静水书居”,源于书房里挂着一幅“静水流深”的书法作品的涵义,提示自己做投资要细水长流,也表达天马的做人态度,提醒自己要时时努力学习,每天要学习新知识,不断积蓄力量,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
时光飞逝,岁月匆匆。如今,天马供职金融监管机构已三十余年。履职过程中,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以及这几年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贸易大下滑,亲眼目睹了各种危机的破坏性,对金融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宏观经济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对金融风险理解能力的提升,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指标的了解,为做好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持续学习,丰富知识储备,这是天马的常态。自己是一个热爱学习、追求完美的人,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对学习,自己可以说是如饥似渴、远离喧嚣,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这突出地表现为:一是在1997年通过了全国统考的经济师考试,取得了经济师资格并得到单位的聘任。二是为更好地学习投资理论,于1998年考取了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天马研究生学习的最大好处就是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投资当中,联系自身实际情况,经过一个持续研究、跟踪的过程,结合投资实践,少走了很多弯路。在股市的实际操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从而能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投资就是靠眼光赚钱的行业,要不断地向榜样学习。天马的精神世界异常充盈,以读书与优秀的人交朋友,自己每年都能读完60至80本书,学习各个学科最优秀核心的内容,横跨了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文学、心理学、宗教学、艺术史等多个领域,运用“多元思维”方式思考,把多个学科融会贯通,对形成一套自己的新的思维框架,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这些书籍中,自己更偏爱于阅读投资方面的经典著作,如阅读《证券分析》、《怎样选择成长股》、《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穷理查年鉴》、《投资最重要的事》、《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大量经典的书籍,跟踪十分出色的投资家,从大师的经验教训中汲取营养,自己每天把所思、所想、所得记录在笔记本上,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反复总结与求证,作用超乎想象。自己的办公桌上放着《国富论》和《我的世界观》等,最近重新阅读了这些书,通过细致地阅读,仍然收获很多。同时,自己还阅读大量成功人士的传记,深刻洞见他们的人生经历,认识到激情对美好事物的重要性,认识到投资同样需要有激情。大量有目的的阅读,逐渐累积起了有关投资的智慧,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投资体系。
不仅如此,天马还用写作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不断输出自己的思考。自己认为,写作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能把有用的知识分享给别人。多年来,自己勤于钻研,善于实践,先后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信息早报》、《市场报》、《金融时报》、《金融早报》、《证券市场周刊》、《当代金融家》等多家国内报刊上发表文章。如2001年在《金融时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得到 600元稿费,自己拿着报纸买了母亲最爱吃的糕点去看望她老人家,年迈的母亲戴着老花镜津津有味地阅读,到现在自己都经常会回忆起这一幕,感到无比的幸福。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投资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长年以来,天马始终保持对投资的专注,坚持每天做“功课”八至十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认真完成,数十年如一日,不停地钻研。自己认识到,只有默默耕耘,注重积累,持续迭代进化,不断提炼投资方法,突破自身局限,持续努力学习进步,做到厚积薄发才能淘沙取金。